close

宇宙科幻的文藝作品在歷史演進中不斷重複出現的「好奇」與「恐懼」矛盾,源自於人類對於宇宙的矛盾心理。即便在科技如此進步的今天,人類仍然無法一探宇宙和深海的奧祕。對於未知,有求知的期待與疑惑的恐懼。

 

 

      <地心引力>中的時代設定為現代,一組太空人在地球上空遭遇衛星碎片襲擊,意外發生突然,只有史東博士(珊卓布拉克飾)與太空人卡瓦斯基(喬治克隆尼飾)兩人倖存。史東博士被突如其來的爆炸撞飛,獨自一人被甩出太空梭視線範圍,且持續以360度翻轉向無際的黑暗漂去。宇宙的偉大在於其遼闊,但浩瀚無盡也代表著孤寂和虛無。史東博士在這一片虛無當中無法定位、沒有太空總署的無線訊號、自己的太空衣也面臨缺氧危機。觀眾在螢幕上不斷接受來自史東博士視角的翻轉畫面和影星珊卓布拉克精湛的臉部演技,可以感受到那種無助和瀕死的危機,在沒有介質可依的情況下,史東博士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求援,期待有奇蹟的出現。

 

 

     終於,奇蹟來自經驗豐富的太空人卡瓦斯基。他協助史東博士以標的物定位,用身上背負的燃料推進器成功尋回史東博士。兩人於此一同返回太空梭。然而,太空中行進並不容易,卡瓦斯基每噴氣前進一次,就被史東博士的繩索往後拉一次。在完全無重力的太空中,兩人掙扎於做用力與反作用力,只能勉強以這種你拉我扯的方式前進。而在得知太空梭嚴重毀損、人員俱損的情況下,兩人決定單獨前往俄羅斯太空站求援。

 

 

 

史東博士和卡瓦斯基兩人在漂移向太空站的過程中的對話,忠實呈現兩個角色的人生經驗和背景。史東博士對卡瓦斯基敘述自己在地球的生活,雖然看似專業、美貌兼具,卻在女兒意外身亡後猶如行失走肉,以工作填補自己生活的空虛,夜間返屋後將收音機打開,也不過是為了讓屋裡能夠有些聲音,個人生活幾乎呈現真空,沒有娛樂、沒有休閒、沒有意念。卡瓦斯基名顯示一位訓練、經驗兼具的太空人,對於危機處理冷靜、卻不沉重。他不斷地以幽默的口吻持續向缺氧的史東博士喊話。太空人員的精實訓練和危機處理程序也在兩人撞擊太空站幾乎再度漂移出去時做出冷靜的判斷,卡瓦斯基眼見自己已無生存可能,為保至少一人存活,決定解開鉤鎖,讓史東博士有機會求生。在無援的太空中,生存機會猶如蜘蛛絲線,稍一不慎便極可能斷裂,永遠漂流在虛空中。卡瓦斯基清楚認知到這一點,決定自己犧牲。甚至在最後短短的無線對話中,仍然不斷提醒已經缺氧的史東博士要好好的活下去,掃除痛失愛女的痛苦,努力為自己的生命而活。

 

 

 

 

 

 史東博士成功進入俄羅斯太空站,但卻由於太空站毀損爆炸(極有可能是因為史東並未留意機具起火的零星火焰四處飄蕩、她未即時撲面小火焰才釀成太空站內起火爆炸)她被迫進入逃生艙中,與太空站脫離逃生,前往中國衛星站。觀眾在數度屏息凝神的意外中也認為史東博士可能因此得救了,殊不知逃生艙燃料已經殆盡,她被迫漂浮在距離太空站百公里之處。史東博士於此已頓失求生意志,她關閉逃生艙內的氧氣供給,讓自己靜靜地在太空艙中死去。

 

 

 

      卡瓦斯基的再度出現令觀眾驚喜。他爬進舊生艙中,『提醒』史東博士不要放棄希望,因為只要活著,永遠都可以找到活路。這段不知是夢境亦或是史東博士在缺氧狀態下造成的腦部幻覺,讓史東博士想起太空艙使用「軟著陸」時的噴射火焰,遂將逃生艙切入著陸模式,以那短暫的火焰噴射,成功朝中國衛星站漂去。最後成功利用「神舟號」逃生艙著陸,回到地球。

 

 

 

 

 

觀眾在影院中唯一所見即是太空人顯眼的白色妝束、一顆藍色的行星和不停出現在背景的黑色宇宙。那片滿佈星河的天幕在地球上看來無限美好,但在本片中卻如此浩浩無垠,人類稍一不慎,便可能若入永恆的孤寂與死亡中。在這片沒有空氣、沒有重力、沒有聲音的太空中人的生命如此渺小、脆弱。觀眾也很容易從演員所處的狀態感同身受那種恐懼和無助。孕育人類文明的陽光、空氣、水在太空中均不存在,只有惡劣的太陽射線和不知何時會再出現的意外。史東博士在片中一共「活」了三次。第一次是她被卡瓦斯基從漂移中救起、第二次則是卡瓦斯基犧牲,讓她進入太空艙求援、第三次則是地心引力牽引她的救生艇回到地球。其實,人類的存活除了陽光、空氣、和水之外,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地心引力」。沒有地心引力,空氣和水無法存留在地表,終將致使物種無法繁衍。

 

史東博士從救生艙沉沒的湖底游出,漂向岸邊。在她接觸到土地時,她順手捏起一把紅土,並輕聲說了一句「謝謝」。似乎在感謝成功救了她卻自我犧牲的隊友(喬治克隆尼飾)、亦或是地球的引力將她的救生艙成功「導引」回到她的家—地球。接著她奮力地從太空無重力而造成的肌肉無力感中站起,渾身濕透地走向一片紅土覆蓋的林地等待救援。史東博士的站立恰如第一名直立人從猿猴之間立起。人類之所以立足地球,正是因為成功抵抗了「地心引力」,成為地球萬物之間的「唯一」。Homo erectus指的正是『直立人』。因為站立,人類空出雙手可以使用工具、脊柱的直立也造成喉嚨結構改變,使人有了言語的能力; 更多的分工和合作意味著智力的需求增加導致後代腦容量大增。智人Homo sapiens的出現取代了直立人成為人類文明出現的決定性物種。人類演化的關鍵,正是因為抗拒了地心引力而站立,成為這顆星球上最特別的物種。片中那被紅土的覆蓋的林地,則可以聯想到智人的起源地—非洲。考古學上目前登錄最早的人類遺骸為雅荻(Ardi)(約440萬年前)和較為人所知的露西(Lucy)(約330萬年前),兩者皆和史東博士一樣同為女性。史東博士在片中最後的身影,也正恰如由子宮誕生的嬰兒,成功躲過劫難降生大地。如直立人行走於非洲大陸,是人類文明的起點也是她新生命的開端。(見: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觀後評II.)

 

史東博士在痛失愛女後迷失了生命的方向,在這趟太空冒險中獲得新生。地心引力將史東博士的「肉身」牽引回地球,也一併將她的靈魂引導回歸,使靈魂不致失重,不致繼續飄移在虛無的真空中。地心引力牽引了她回家。地心引力,定義了人在地球上的生命有別於太空那無聲、黑暗、無垠的虛空。

 

 

 

 

 平心而論,<地心引力>是今年電影中的一部亮點。囊括畫面特效、緊張氣氛、和宇宙題材等科幻元素,卻不似一般科幻電影那樣著重於刺激性或科幻性。導演掌鏡相當著重於刻劃人性真實的情緒、讓觀眾可以感同身受角色所處的心理狀態。片中角色所遭遇的情節皆是以現代的科技發展對於航太仍然可能面臨的困境作為參考,增加了觀眾的臨場感。也託演員技巧之福,將史東博士的冒險故事演繹成你我皆可動容的故事,觀眾與她一同面臨絕望、希望、又徹底絕望、然後昇華新生。至於片終的譬喻和對地心引力的詮解,則又是導演另一高超的敘事技巧,將太空科幻電影再次推向哲學層次,完全以「人」為本片的主軸來省思地心引力和人類的關係。(見: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觀後評II.)這是一部精湛的科幻電影、也是一部你我皆可感同身受的人類冒險故事。以觀眾對宇宙期待卻又恐懼的矛盾心理包裝,刻劃人類生命的真實。

----------------------------------------------------------------------------------------
續 下篇 :  

 

 

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觀後評II. "Gravity" and Space Fantasy。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dominik-w-ludwig/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觀後評ii-gravity-and-space-fantasy未觀影者慎入/6183741948717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laCon 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